黑客到底是什么?(什么是黑客 黑客是干什么的)


从《骇客》到《黑客帝国》,想必很多人都觉得“黑客”是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神秘低调有内涵的群体,对其中的“黑帽子”、“白帽子、“灰帽子”等也不甚了解,那么小安就带你走进黑客,为你揭开黑客的这层神秘的面纱。


黑客是指对设计、编程、计算机科学方面高度理解的人,他们能操纵并绕过计算机系统,以破解某个程序、系统或网络。

黑客“Haker”一词1960年代被引入计算机圈,据《黑客:电脑时代的英雄》一书记载,这个群体起源于1950年代的麻省理工学院,一群学生认为信息都是应该公开的,可以被平等的获取,于是他们闯进了当局限制使用的一个计算机系统。

而中国的黑客直到1990年代才露面,他们最初多是破解软件,用软盘复制小软件开始。逐渐的,有些黑客被利欲所诱惑,开始研究攻击技术并用网络手段获取不法利益。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黑帽子,与之相对的就是白帽子,介于两者之间的就是灰帽子啦。


那么如何区分这三种黑客呢?

首先,黑帽子主要以利欲为目标,通过破解、入侵去获取不法利益,或发泄负面情绪。他们是有天赋但不道德的电脑用户,受金钱、名望或犯罪目的的驱使。他们可能窃取数据以出售或向系统所有者勒索钱财。他们是黑客界的坏人。


白帽子则通常以改善为目标,破解某个程序(往往是好的)做出修改,而增强或改变该程序之用途,或者透过入侵去提醒设备的系统管理者其安全漏洞,有时甚至主动予以修补。白帽子大多是计算机安全公司的雇员或相应招测的单位的悬赏,在合法的情况下攻击某系统,以协助维护公司内网络和计算机的安全。他们主要通过漏洞所属产品的公司官网(如字节跳动安全中心官网:
https://security.bytedance.com/index/),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第三方漏洞提交平台或自行联系网站管理人员提交漏洞。


而灰帽子的性质处于黑帽子与白帽子之间的中间地带,他们通常不会受到个人利益的驱使,他们并不像罪犯一样非法出售漏洞信息,但是会向各国政府、执法机构、情报机关或者军队出售漏洞信息。然后政府会利用这些安全漏洞攻入对手或者是犯罪嫌疑人的系统等。

如2016年苹果与FBI“掐架”许久的“是否为iPhone留后门”问题:在美国圣伯纳迪诺的一起致14人死亡恐怖枪击案,嫌犯法鲁克的一部iPhone 5c被警方在现场查获,但因手机的加密技术无法获取手机内的嫌犯信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法院判令苹果公司专门为这部手机写一段代码,解锁法鲁克的手机,但苹果没有做出让步。最终FBI通过灰帽子的帮助获得了恐怖分子iPhone中的资料。


暂无
上一篇
学习黑客需要先了解哪些知识,零基础怎样掌握网络安全知识体系
下一篇 2023年02月13日
版权声明:谈到网络安全问题,就没法不谈黑客 (Hackte)。翻开1998年日本出版的《新黑客字典》,可以看到上面对黑客的定义是:“喜欢探索软件程序奥秘、并从中增长其个人才干的人。他们不像绝大多数电脑使用者,只规规矩矩地了解别人指定了解的范围狭小的部分知识。” 他们近乎疯狂地钻研更深入的电脑系统知识并乐于与他人共享成果,他们一度是电脑发展史上的英雄,为推动计算机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那时候,从事黑客活动,就意味着对计算机的潜力进行智力上最大程度的发掘。国际上的著名黑客均强烈支持信息共享论,认为信息、技术和知识都应当被所有人共享,而不能为少数人所垄断。大多数黑客中都具有反社会或反传统的色彩,同时,另外一个特征是十分重视团队的合作精神。 显然,“黑客”一词原来并没有丝毫的贬义成分。直到后来,少数怀着不良的企图,利用非法手段获得的系统访问权去闯入远程机器系统、破坏重要数据,或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制造麻烦的具有恶意行为特征的人(他们其实是"Crack")慢慢玷污了“黑客”的名声,“黑客”才逐渐演变成入侵者、破坏者的代名词。 “他们瞄准一台计算机,对它进行控制,然后毁坏它。”这是1995年美国拍摄第一部有关黑客的电影《战争游戏》中,对"黑客"概念的描述。 虽然现在对黑客的准确定义仍有不同的意见,但是,从信息安全这个角度来说,"黑客"的普遍含意是特指对电脑系统的非法侵入者。多数黑客都痴迷电脑,认为自己在计算机方面的天赋过人,只要自己愿意,就可毫无顾忌地非法闯入某些敏感的信息禁区或者重要网站,以窃取重要的信息资源、篡改网址信息或者删除该网址的全部内容等恶作剧行为作为一种智力的挑战而自我陶醉。

相关推荐